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包客常识 > 正文

客家山歌剧登上国家级舞台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8-9 13:28:23 人气: 标签:客家山歌剧全集

  “腊月天,着夏衣,叔公说我好儿戏。猫捉老鼠灶里睡,醒来才知火烧须。”两个来自世仇家族的男人,一起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畅快地喝着酒,把深藏在内心十多年的悲伤都化在了那悠长的歌声里,相视一笑,无奈里夹杂着些许释怀。

  这是客家山歌《合家福》里经典的一幕,演员们真挚的演出打动了观众和嘉宾,有些老戏骨甚至流下了动情的泪水。该剧以客家山乡为背景,以客家儿女情感为线年的邻里乡亲爱恨交织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盛宴。

  7月30日晚,这部山歌剧在市梅兰芳大剧院盛大开演,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合家福》带着梅县山歌之乡的客家风采走进。

  “这部剧在编剧、舞台呈现、作曲上,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该剧不仅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而且将两家人的恩怨、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剧中展现出了客家人善良、能干的宝贵品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安奎对这部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故事接地气 人物感情线日晚,绕梁的客家山歌响彻整个梅兰芳大剧院。观众席上坐满了聚精会神的戏迷,对于第一次听到客家山歌的观众来说,这部来自县剧团原生态的山歌剧令人耳目一新,而对于异乡的客家人来说,浓浓的乡音更是牵出了心头那份割舍不断的眷恋。

  “其中有两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是清明、锦民在山坡上喝酒、唱山歌,此处的歌唱具有原始山歌的味道。第二是儿女生活变好后,旺婶病倒了,听到儿子破产后,反而病愈了,这个构思非常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一种内在力量的爆发。”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安奎认为,虽然这些事件是对生活的夸张提炼,但却给人以生活的真实感。

  《合家福》是近年来山歌剧的优秀代表,不仅故事情节真挚动人,且唱腔上突破了以往山歌温柔婉转的形象,出现了高亢阳刚的唱段,夏锦民和明两个人在山岗上,用最原生态的山歌唱腔表达出了内心复杂的感情。在这一幕,并没有华丽的舞台背景,只有两个人躺在一块石头上,也没有纷繁复杂的背景音乐,两位演员都是以清唱的方式推动剧情发展。

  梅县山歌剧演唱方法和风格接近歌剧,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形体动作,也吸收一些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的身段程式。歌唱既有长段抒情咏叹的独唱,也有交替性的旁唱、二重唱或对唱。“唱腔以真嗓发声为基础,女声兼用假嗓,同时吸收戏曲的垛板、叠滚唱,以提高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据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中心副主任廖明星介绍,梅县山歌剧的语言运用既本色又有文采,赋、比、兴并用,常借物寓情,语意双关,且服装、道具、布景较生活化,富于乡土气息。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之薇认为,这部剧山歌的唱词本色与文采并存,赋比兴等表现手法齐备,而在编剧的方面也没有落俗套,“编剧在传递‘反对包办婚姻’这一时,并没有给人以宣讲之感,而是通过展现艺术的魅力向我们娓娓道来,该剧的编剧、导演、演员都堪称优秀,这部戏是一部成功的、高层次的艺术作品。”

  梅县山歌剧,是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梅县、惠阳、兴宁等客家方言地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新剧种。抗日战争期间,流行在梅县等地的汉调提线木偶戏班艺人,曾尝试把丑角的官话唱腔改用客家话来演唱山歌小调,一些新文艺工作者也曾运用山歌素材编成戏曲演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梅州文工团以及一些业余文艺团体以客家山歌作唱词,创作了一些小歌剧,均受到群众欢迎。

  据了解,此次《合家福》参加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是由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31台剧目组成,涵盖山歌剧、评剧、扬剧、沪剧、黄梅戏、川剧等26个地方戏曲剧种。《合家福》是我省唯一入选此次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于7月30日、31日连续两晚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此次演出也是梅县山歌剧首次进京演出,标志着客家文化的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在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员们扎实的基本功、纯熟的唱腔以及传神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非常鲜活,演员唱起来歌喉一个赛一个,加上整体的舞美音乐都很棒,我觉得应该是这次文化部组织的基层会演当中见到的最亮丽的一个。”戏剧评论家安志强说。

  令首都观众更吃惊的是,这部受到八方赞誉的剧竟出自一个小小的县剧团,而且演员们大部分是80、90后,是颇为年轻的一个队伍。据了解,当初国家一级导演、省艺研所所长梅晓接到邀请的时候,他有过疑虑,“想要登上省艺术节这个大舞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县剧团一般底子较薄、水平较低,但是当我开始接触这个剧团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剧团的队伍充满了活力,他们对艺术追求的热情感染了我,因此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与演员一起把这部剧排了出来。”

  据了解,《合家福》剧组采用以老带新,新老演员组合的主演阵容,团队演职员在排演大戏的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团结协力,并且经过导演的苦心调教,“年轻演员都很好学,就像教孩子一样,一点一点去磨每个角色、每一个动作神情。”导演梅晓说,经过排练,演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大戏的排练磨合,既锻炼了队伍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团队的专业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歌剧团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注重团队建设,加大了品牌剧目的经营力度。文艺院团体制改制后,山歌剧团变为梅县区山歌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在传承客家山歌的同时兼具着把山歌剧推向市场、推向更大舞台的重任。剧团曾多次应邀赴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优秀客家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梅县区山歌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现有在岗演职员40多人,九成的演员均为90后,“我们的演员在业务上均是一专多能,是一支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队伍,在剧目创作、挖掘、继承和创新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年轻团队的优势。”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中心主任夏丹丹说,由资历老的演员带新演员,在这样传帮带的模式下,传统与创新两股激流碰撞,铸就了今天的。

  小小的一个山区县剧团,凭着一群山歌剧人对事业的和不懈的努力,近年来迭出。从2008年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开始,先后推出了大型山歌剧作品《围屋旧梦》、《合家福》和《古寨牛人》,在羊城舞台上爆出了“三连响”,《合家福》在省市院团云集的竞赛场上,力压群芳一举摘取了“优秀剧目一等”。文艺院团体制改制后,山歌剧团勇于开拓、创新思谋发展,各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梅晓,国家一级导演。现任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广东艺术》社社长、主编。曾执导《红婚纱》、《合家福》、《古寨牛人》等多部客家山歌剧,在广东省艺术节上令客家山歌大放异彩,甚至登上了梅兰芳剧院,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

  我认为原因有两个,其一,《合家福》写的是平的平凡故事,演绎的是每一位观众身边都可能发生的事,内容接地气,而剧里的人物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让观众感到熟悉,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里面所传达的价值观符合百姓的期待,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因此打动了观众、打动了评委;其二,这部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原生态的呈现,没有为了山歌而山歌,不,这是它的艺术特色。

  如今很多的戏剧在创作的过程中离开了戏剧的本体,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显得不真实,导致观众不爱看。例如在人物的塑造上,英雄的内心也是有矛盾斗争的,他也是平,在这点上很多都被忽略了。观众爱看的是与自己相近的故事,通过解剖社会事件、化解矛盾、圆梦的一系列过程,让观众的内心受到触动,便成功了。

  其次是经济上的问题,要对剧团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而剧团本身也要积极与企业等社会资本合作,引进资金打造精品剧目。好的剧目是需要花资金去打造的,这个不能省,一部好戏可以救活一个剧团。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