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背包客的故事 > 正文

【黄岩人文】暗 香 十 里 流 云 影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1-30 16:08:18 人气: 标签:背着行囊的背影图片

  风拂面,有点点寒意,独步南官河边,几分惬意,几分散漫,几分迷惘。遥望河对面,山脚下高楼林立。曾几何时,自南门方山下,梅林绵延不断,直至十里铺。赏花人翩然枝间叶底,落梅乱如雪,熏熏然醉于其中也。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不知李清照的《清平乐·咏梅》是否因这一片琼枝疏影、幽姿冷妍的香雪海有感而发?而今梅花井映千古月,花开何处?

  明月如霜,南官河静静地卧在月光下,如经历了太多沧桑的老人,默默注视着的变幻,偶尔闪动的波光,透露着内心的不平静。沿河南行,走在曾经的古驿道上,独享这无限清景。渐行至石湫桥,右望,被民居所围的隐于一隅,大门紧闭着,崇善寺的匾额尚清晰可辨,门旁的楹联则早已剥落,字迹模糊。从墙头望去,隐约能见大殿重檐和的规模,只是失却了色彩和生气。万籁此俱寂,难闻钟磬音,唯有几棵树木犹自亭亭。这儿原是黄岩授戒之一,时过境迁,曾经的香火鼎盛久已冷落,现在似已无人主持。

  连绵的方山似画屏遮簇,清清的南官河如玉带飘拂。梅关,因梅而得名,即今十里铺。紧傍南官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故古时设驿站,称口铺。自南宋迁都临安,台州成了拱卫京畿的重要门户。花香柳影中的梅关,车辚辚,马萧萧,行人熙熙,商铺攘攘,形成集镇。踱入十里铺老街,月光下,老街显得幽暗静谧。虽然石板已成平整的水泥,但在隐约的灯光下,在参差的树影里,依然能感觉到几分古意。老街东临南官河,河边疏疏朗朗种着些树木花草。偶尔还可看到延伸至水边的石板台阶,从前人们便在此洗菜浣衣,清清的河水带走多少村姑的戏语和稚子的欢笑。坐于大树下的石条,望着夜色下,灯光点点的十里铺,记忆中温馨而热闹的村庄,儿时嬉戏的情景犹历历在目。

  小时候,常来十里铺外婆家玩。外婆能变出零食的瓶瓶罐罐,外公装满了笑容的皱纹,舅舅精心收藏的连环画,邻家浓香四溢的豆浆,还有一起玩耍打闹的小伙伴,对我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每当夏夜,小凳子、蒲草扇,坐于外婆家后门看星星,听外公讲故事,而目光却时不时地瞄向葡萄架上绿玉珠串似的葡萄,咽下几口馋涎,揣测什么时候才能成熟。我在河边戏水、钓鱼,和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有一次,弟弟不小心差点被湍急的水流冲走,吓坏了外公、外婆,从此不许我们再去河边玩水,令我望河兴叹。儿童纯真的心永远不会缺乏快乐的种子,外婆家四周的角角落落,小巷小弄,满是我们小小的脚印。

  夜凉如水,几声鸣蛩。远望新街灯火辉煌,热闹非凡。马上车来车往,喇叭声起,更显此处之幽寂。这山、这水、这树,这石,非复旧时记忆。这石,这树,这水,这山,又旧时记忆。想起乡贤南宋戴复古的诗:闭门觅句饭牛翁,囊有新诗不怕穷。十里梅花生眼底,九峰山色满胸中。我心中涌起寻找旧时足迹的冲动,且待周末。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我停步于一扇老台门前,飞檐犹见旧时模样,却已燕去巢空,物是人非。沉吟之际,仿佛看见台门缓缓打开,走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背着行囊,坚定的目光凝视着前方,迈步而去,走出梅关,走出黄岩,孤身前往杭州求学,晨曦中的背影挺拔而从容。他,聪颖好学,曾留学日本,师事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坂村彻教授。他,抗战胜利时被派往,接收大学并任代理校长。他,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遴选出的81名院士之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罗洛先生,中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

  走过罗洛故居,陡门宫呈现眼前。为纪念明代抗倭阵亡乡民而建的陡门宫,位于南来北往行人必经之处,以便人们凭吊、追思先贤,不忘曾经的刀光剑影换来了今日的平安。这里的庙会原也是极热闹的。戏台上,越音悠,水袖舞,婉转醉尽四乡客。街道上,高跷抬阁,伴着乐声徐徐而行,不时惊险而滑稽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声。真是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而今的陡门宫雕梁画栋,修整一新,令人眼花缭乱,前来朝拜之人络绎不绝,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修建此庙之义旨?

  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沿着古街南行,渐入橘林深处,驿道痕迹依稀可辨。可依然不见柳桥--这座深深吸引了我的小石桥。来来回回,终于,我嗒然若失,坐于墙边的石柱上小憩。远山连绵逐云去,竹筱欹斜迎风来。柳桥,有着如此富有诗意之名的小桥,未知李清照可曾赏梅踏雪而过?黄绾可曾折柳赠别少谷子?吴朗公可曾携手黄道周倚栏赏景,诗词唱和?可有人曾吟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有人曾携醉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可有人曾惊异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我收回思绪,起身欲离去,却发现身下石柱有些特别,拂柱细看,颇有蓦然回首之感。

  石柱上字迹隐隐,尚能看出梅关等字。我又在四周转悠寻觅,一根同样的石柱孤零零地倒卧河边。我细辨出柳桥二字,乃是嘉庆元年柳桥时所刻。我怔然,回顾身旁的那座小桥。莫非众里寻她千百度,她,却在此处?正在张望之际,从桥旁民居中颤颤巍巍走出一位老太太,投我以询问的目光。从老太太琐琐碎碎的叙述中,方知柳桥因破损而于前几年改建成眼前的水泥桥,记载中雕有荷莲猴子的桥柱已不知去向,唯遗痕迹宛然。远山似睡早含烟,隐见石桥枕水眠之景已成过去,着实令人惋惜。

  长亭短亭三复五,总是儿时行底。柳桥是台温驿道和黄太驿道的交汇处,因离外婆家较远,我小时候却从未到过。经柳桥往南直达温州的台温驿道和往西前往太平的黄太驿道都已废弃多年。桥北长长的廊,只存在于照片和老人的记忆中。老太太指着嵌在旁墙上的石柱,告诉我那就是廊的遗迹。又邀我去看的香积寺,三二间甚为破旧的矮小房子里供着几尊佛像,燃着数支线香,青烟袅袅。老太太了香积寺的盛衰,说起香积寺曾经的辉煌,眼里瞬间的灿烂后,满是无奈和怀念。

  儿时的记忆,眼前的景物,一幕幕,如流云变幻。环顾四周,老人、驿道、柳桥、廊、香积寺,岁月如刀,雕刻下深深的痕迹,叙说着光阴的故事。梅关赏梅,霏霏缠人衣。柳桥折柳,声声阳关曲。南官河水绿于染,方山野花红欲燃。斯情斯景,怎不令人流连!我神游其中,忘乎所以。一阵道别声惊醒了我,老人正目送两个香客离去,看着老人佝偻的身影,我默默转身离去。

  梅关古道卧柳桥,暗香十里流云影。面对已无暗香浮动的梅关,已无柔枝轻拂的柳桥,已无廊遮蔽的石柱,于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感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所看,所思,所忆,同与不同,已不重要,在我心底深处,始终存有一份难以释怀的和梦想。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