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资讯 > 正文

博物馆为四川旅游注入文化脉搏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27 0:49:12 人气: 标签:四川旅游咨询

  2018年,网上有个话题广受热议:为什么诸葛亮、杜甫在“老家”无人问津,却在成都名声大振?

  一位网友来成都旅游,见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和武侯祠人潮如织的盛况,想到这两位名人在家乡遭受的“冷遇”,于是发文感叹:杜甫“生在巩义葬在巩义也比不上一个住了4年的茅草屋”;诸葛亮与刘备在南阳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然而历代对他的祭祀却在成都武侯祠。

  多年以来,四川围绕名人、古迹、历史文化兴建博物馆,纪念其人其事,传承文化,并以此为核心发展旅游业,几乎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早已。在这个话题掀起的同类主题景区对比中,网友们才忽然发现,原来四川的文化旅游已经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了。

  四川人喜欢杜甫和诸葛亮,原因很简单:他们都在四川留下了最精彩的人生篇章。南阳固然有“三顾茅庐”这样难得的佳话,但诸葛亮的治蜀政绩,使得四川处处都有他的佳话流传。杜甫只在成都住了四年,却写了240首诗,无论是初到成都时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是离开成都时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都以充沛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圣创作巅峰的作品魅力。

  诸葛亮和杜甫留给成都乃至整个巴蜀大地的记忆,是如此的美好,使得历朝历代的巴蜀官民都很重视和重建两人相关的古迹。如今,杜甫草堂占地三百亩,是诗圣纪念馆,更是杜甫诗歌文化博物馆;武侯祠总面积近十五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在2018年国庆节期间,杜甫草堂接待游客12.95万人次,武侯祠接待游客超过53.79万人次。

  杜甫草堂和武侯祠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旅游影响力,是“以文兴旅”发展思的。文化要融合人们的生活,才能保持其鲜活。杜甫草堂和武侯祠能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文化景区,不仅仅因为其文化底蕴深厚,更在于通过“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文化不只是可供瞻仰的文物,更是可以亲身体验的新鲜生活形式。

  杜甫草堂的“人日”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凭吊诗圣、吟唱诗歌、赏梅祈福等文化活动,让“人日游草堂”成为成都市民春节期间的重要风俗。武侯祠以博物馆及周边体验区为载体,以三国文化为内核,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形成文物古迹瞻仰、三国文化体验、川西民俗体验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既是成都文化旅游的亮点、热点,也是市民和游客放松身心品味生活的目的地。

  有人说,旅游就是别处的生活。而四川通过“博物馆+旅游”模式,将不同时空的生活体验集中在一处,从而实现了诗意与生活相遇、多种文化体验交融。不只是诸葛亮、杜甫,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历史名人,都以故居、祠庙的形式,为四川贡献了一个个热门文化景区。记录时代风貌,铭刻民族记忆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优势,四川留存了多不胜数的名胜古迹,由此发展出的博物馆也千姿百态。其中,离成都四十多公里的安仁古镇,更是因博物馆数量集中且种类丰富,被誉为“中国博物馆小镇”,是“国家级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博物馆成群的安仁古镇,展览的已不仅仅是古旧文物,而是一个时代。安仁是著名抗日将领刘湘、起义将领刘文辉等一大批军政的故乡,保存着民清时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如今,这些公馆不仅展现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更有部分公馆作为博物馆的场馆,成为展现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安仁刘氏庄园“收租屋”群雕

  刘氏庄园继承了中国封建豪门府邸的遗风,又吸收了城堡和建筑的特色,收藏文物2700多件,其大型泥塑《收租院》是新中国雕塑艺术的一个里程碑,曾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刘氏庄园被国际旅游组织认定为四川旅游发展“六朵金花”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占地40亩的川西民俗博物馆,以独特的巴蜀文化和民俗事像图为主题,呈现川西地区方方面面的风土人情,被誉为“川西的清明上河图”。占地300亩的建川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24座场馆,同时也是展现川军抗战历程的音乐剧《我是川军》的常驻表演地,是珍藏宝贵民族记忆的载体。2017年11月,安仁古镇在2017第二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被评为“2017年度文旅小镇”,记录时代记忆、展现巴蜀风貌的特色文化体验,也形成了四川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安仁古镇是“博物馆”属性强化到极致的“博物馆+旅游”模式,既有良好的文化旅游体验,也有极高的研学旅游价值。这一发展模式证明了博物馆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能并行发展多种旅游体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地域人文性格四川的博物馆,保存着巴蜀大地最珍贵的记忆,也通过传承文化,赋予了川人、川地独特的文化性格。始建于1941年的四川省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院藏文物2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在2011年的“四川博物院修复能力提升”项目评选中,被国家文物局确立为全国两个试点项目之一,并在2012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但如今的四川省博物馆,已不仅仅是展览文物的游览胜地,更是青少年教育。

  作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四川省博物馆常设张大千书画馆、巴蜀青铜馆、汉代陶石艺术馆、四川民族文物馆、工艺美术馆等展览项目,并有“之光”主题的辛亥导火线“四川保运动”的大量文物、文献展览,可以向青少年提供历史、人文、艺术、工艺、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研学项目。2017年,四川省博物院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总是有着承前启后的特征。而博物馆,则是传承过程的重要节点。在让地域特色文化向未来延伸的同时,博物馆也帮助人们认识过往。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就是川人探索古蜀文明的两个窗口。

  1997年建成的三星堆博物馆,展示面积近12000平方米,展示了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和研究资料,是青少年了解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各项成就的窗口,其文物先后出展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四川的重要文化旅游名片。金沙遗址是三星堆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fengliuyiye在原址上修建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展现了古蜀王国都邑的文明特征,既是、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的博物馆,又是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该博物馆已是代表成都悠久历史的标识性景观,其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也成为成都的城市标志。结合研学教育,四川的“博物馆+旅游”模式,向上求索积累文化底蕴,向下传承塑造文化人格,两种影响力让旅游不仅仅是寻找“诗与远方”的生活体验,更是文化情结的一种皈依。记录时代风貌,铭刻民族记忆,传承人文,塑造文化性格,以文化力吸引游客,以文化旅游带来全新生活体验,“博物馆+旅游”激发出崭新的人文风貌,也为四川旅游注入文化脉搏。(刘虹 叶明超)上一篇:用文艺的眼光品读一幅恢宏时代画卷下一篇:最后一页图片新闻

  国外留学时的经历让王扬对于自己身为中国人却不了解功夫而感到失望。他决定回国寻找功夫的传奇,而学艺…[详细]

  文琪因为几只虫子踩烂了父亲珍藏多年的蘑菇,而这是做出当年奶奶拿手蘑菇汤的必须材料。听父亲怀念着当年的…[详细]

  出国留学前,纠结于去留的王扬在老房子的“帮助”下,看到了父亲和爷爷两代人的不同人生。透过老房子的记忆…[详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