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包客常识 > 正文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村春节调查报告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6-28 22:10:44 人气: 标签:诚信空包客

  ·《远方的家》 北纬30°·中国行 畲乡景宁

  ·《城市1对1》风情小城 浙江-景宁 —— 广西-恭城

  ·景宁微电影:《木马择匠》

  ·中国古树——大漈乡柳杉王

  ·[特色乡村行]倚吟高山流水 踏寻故垒叶谢

  ·[特色乡村行]田园深处雷家村

  ·

  一、概况

  景宁地处浙江省南端,东邻青田、文成县,南接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连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靠丽水市,全县辖5镇16乡1管理区254个行政村,总面积1950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其中畲族人口1.8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强。

  景宁历史悠久,明景泰三年(1452),取“景泰辑宁”之义,故名景宁。后几经撤并,1984年,国务院批准以原景宁县地域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成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1987年,浙江省授予景宁“老根据地县”的称号。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2008年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畲族山歌之乡);2004年水利部授予景宁“中国农村水电之乡”;多次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1996年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景宁出产的惠明茶早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2005年被国务院国家事务管理局确定为国务院专供茶;景宁是“生态之乡”,国家监测总站全国生态质量调查,获得前五的殊荣;景宁还被誉为“廊桥之乡”、“移民之乡”等称号。

  畲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畲族人民在漫长的迁徙历程中,在与他族杂居的生活中,养成了亲爱同族,互助合群,勤劳俭朴,刻苦,谦让和平,热情好客的风尚。亲友办事,以力相助,不待人请,不索工钱。男女上山下田,大门敞开,间门不锁或少锁。以民风古朴,注重礼仪著称,尤以敬祖敬神最具特色。其中以婚、丧、祭祀习俗最为突出。

  东弄村位于县城鹤溪镇西南部,地处敕木山东峡谷,离城约10里,因谷深如弄,故名东弄。全村共104户366人,其中44户195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搬迁二里外的下店村,除一户叶姓外,其余均为蓝姓畲族,有耕地300余亩,山林1800余亩,东连王木坑村,北与三枝树村隔河相望,西接周湖、敕木山村,南邻粗滩村,辖东弄、周坑、降头、下店4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东弄村落田园风光浓郁,古民居保存完整,同时还保存了原汁原味的畲族彩带和畲族舞蹈,成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遗”生态传承示范村、文明村和三星级法制示范村。

  村中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彩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蓝延兰和由她创办的畲族彩带编织工作室,招收学徒学习彩带编织;有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蓝余根,及由他指导的畲族舞蹈馆,多年参加镇、县、市民间舞蹈获得项;还有从小喜唱畲族民歌,多次参加省、市、县畲族山歌比赛,曾获省“寻找最浙江的声音”原生态歌唱擂台赛入围,中华畲族民歌邀请赛一等,丽水市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歌王擂台赛歌王,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主题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馆”优秀演示等荣誉称号的蓝仙兰等一批畲族文化和场馆。

  二、节前准备

  春节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古老、最热烈、最隆重的共同佳节。为了过好春节,东弄村民在秋收结束到腊月二十三、四就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春节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般有备好过年柴炭、做十月酒、做年糕、做豆腐、置办果子咸菜、杀年猪、购年货、打尘换新等八项。

  (一)过年柴炭

  畲乡景宁,不论畲汉,每逢秋天农事收成结束,即收好稻谷、黄豆、蕃薯等农作物后,除冬种一些蔬菜、草子(作来年饲料绿肥)外,就忙于置备春节期间、甚至来年春耕播种期间的柴火、木炭,俗称“过年柴炭”,东弄村男女畲民更是把备好过年柴炭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今年58岁的蓝木昌说,每天一早,男女畲民就腰系刀鞘柴刀,手握两头尖的圆担上山砍柴,有的还凑伴结队上山,这时出现满山畲歌对唱的场面,中午时分砍好柴,串好担的畲民还会帮助那些动作较慢的伙伴,或在边等待,一起担着回家,一上又是一番即唱即停的场面。

  备过年柴时,畲民还会特别留意挑选春节做年糕用的灰碱柴,年三十煨年猪用的柴根树脑,泡豆腐松用的松木柴和春节期间烤火的用炭等。如发现这些所用的木材,宁愿暂时不砍过年柴,也要先备好这些所用的木材,砍好担回备用。

  蓝木昌还说,除备足过年柴,还要备足过年炭。畲民大多住在较寒冷的山区,冬天穿衣单薄,烧柴条件较好,故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有烤火习惯,俗称“灼火”。烤火地点是在锅灶门的外口火炉塘烧柴烤,建灶时就要计划火炉塘烤火。天气稍冷,清早起来就坐火炉塘,夜晚也坐火炉塘,老人则从早到晚坐火炉塘,来客也坐火炉塘。大冷天,三餐吃饭、对歌、议事也坐火炉塘,冬天的雨雪天,终日不离火炉塘。畲民住房在堂前专设暖间,内置火炉塘,上摆方桌,塘内燃炭火,家人围桌而坐,冷天炭火不媳。(图9)

  在今年73岁的蓝余根家,可以见到堂前暖间方桌下有一个正方形的木框,框内四周及底部用黄泥做成圆碗形的炉塘,炉塘内的炭火在冬天日夜不熄。

  烧炭时,为防止山林火灾,畲民一般不单独上山,都要结伴,或邻居,或父子,或兄弟同行。

  烧炭时除带柴刀外,还要带锄头、水桶瓢勺、畚箕、炭篓或布袋等,先选好稍为平坦且有水源的炭基,用锄头挖出一个较大炭坑,在炭坑周围铲出防火,再在炭坑上方或左右两边砍伐灌木,找些引火物,然后叠上灌木,点上火,待烧了一批再添一批灌木,烧完所砍灌木后,一人用瓢勺浇水,一人用锄头反复搅拌,直至火灭,最后用畚箕将烧好的木炭(畲民称炭煤)装入炭篓或布袋担回,上还应防备死灰复燃,烧坏炭篓布袋,有险情马上得继续浇水,灭火。

  (二)做十月酒

  春节里,畲民喜欢喝自家酿制的十月酒,酿酒要酒粬,东弄村不少畲民能自己发酵绿色的酒粬,即绿粬。在东弄新村的66岁的退休干部蓝仁灵老人说:制绿粬一般在秋收前期,秋收前,畲民都要先收割部分稻谷,将稻田作安放稻桶或打稻机场地,俗称“桶坛”。有的还先收割部分,将稻田作播种萝卜、蔬菜所用。这时收割的稻草还呈绿色,收割的稻谷碾米后,一般就作为制作绿粬的原料。

  通常,村民先将割好晒干的早谷碾米,将米稍浸后,放饭甑炊熟,把炊熟的米饭稍凉后,倒在房内角落的水泥地或地板上铺平,上盖还是绿色未干的稻草,压上少许木条,让其发酵,发酵时间根据气温、饭温的高低不同而不同,经发酵后,原来的饭粒长出绿色的丛毛,拌匀晒干后即成绿粬。

  村中的先生蓝余根说,做十月酒要选取黄道吉日,一般要回避“三八潮”,即农历初三、十三、廿三、初八、十八、廿八等日。俗信以为逢三逢八酿酒,正遇潮水涨落,为预防酒缸内的酒会像潮水涨出缸外,都安排在下午、傍晚酿酒,这时潮水已退,要择取庚辛、甲乙日,酒清酒好;避开会酸酒的丙丁日;酒难清的戊已日等日子。

  畲民酿酒,善于掌握米、粬、水的比例,有的一斗粬,二斗半米,十壶水(每壶1斤半计算),这样的酒较醇,口感好;有的是一斗粬,三斗米,每斗米三壶水,这样的酒较浓、较烈,还有的一斤米、一斤水,这样的酒十分浓烈,只有少数人这样酿酒。

  酿酒时,酒缸内先放水,再放粬,后放炊熟的酒饭,放好后还要开头(即用酒木柄将酒饭上方挖成碗状形),过后每隔几天搅动酒饭,大约半月左右,酒缸漂浮着淡绿的米粬,用手指蘸着尝试,略有甜味,畲民称之缸面清,滤去米粬,即可饮用。

  待缸内米粬沉淀完毕,即可入坛封装。2011年正月初三,调查组再度进入蓝木昌家,就尝到了这种呈红中带绿的家酒,味醇可口,香气扑鼻,色香味俱佳,看到了二坛封装的红酒和留在缸底的酒糟。

  蓝木昌说,缸底的酒糟,拌上米糠可蒸白酒。用铁锅盛冷水放在甑上当盖,酒糟经蒸馏,白酒从锅底冷却凝集,用小管接到甑外的叫“明烧”,不接出的叫“暗烧”。“明烧”的分一二三锅,头锅浓,三锅淡,三锅混合才好喝,炊完烧酒的酒糟还可晒干喂猪喂鸡鸭。

  酿酒数量视家人的酒量及过年来客的多少而定,真正不够也可在农历12月初再酿酒,不过这时如遇冰雪天气,就会影响酒的发酵,要在酒间内生火升温才可。

  (三)做年糕

  对畲民而言,年糕是春节的重要物品,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是东弄村民做年糕的最盛时段。腊月十六上午,接到蓝延兰电话,村中今天做年糕,调查组立即驱车东弄,看到在蓝洪宝口的空地上摆放着靠柴油机带动的年糕机,家家户户有序地将炊好的米饭,或抬或扛送到场,由年糕机两次辗轧,一条条黄黄的年糕出来摆放在竹簟上冷却,摘一块尝尝,味道不错。

  蓝延兰说,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年糕是在村中水碓或踏碓中做的,前夜需将米浸在豆腐桶或其他器皿中,再将以前砍回的灰碱柴烧灰后,将烧好的灰碱用开水泡浸,经过滤成灰碱水备用,次日一早就将米放在较大饭甑中炊蒸,待米半熟后将米倒出,拌上准备好的灰碱水,再放锅上炊蒸,也有的将灰碱水直接均匀地洒在半熟米的饭甑内炊蒸,待饭熟透后,将熟饭或扛或抬送至水碓或踏坑。如果是水碓,熟饭倒入石臼中,先开小量水碓,待成馍后再开大量水碓,最后又是小量水碓,其中一人需或蹲或跪在石臼旁不断翻转米馍,并不断加入凉开水;如是踏碓,还需多人用脚配合上下踩踏,同样需一人在石臼旁不断翻转米馍,不断加入凉开水,以免米馍粘在石臼边和石臼头上。

  碓好后,将年糕扛回,即开始做年糕。凡家有婚嫁喜事者,要将年糕做成圆条后放在刻有花鸟虫鱼的木模上按捺后,取出一条条长约20余厘米、宽8厘米左右的花纹馍条,待大年初二走亲戚作礼品所用,其他的也需做成圆条后按扁存放即可。进入九十年代,年糕机面世后,各村做年糕就方便多了,省去了水碓、踏碓的麻烦,从此水碓、踏碓退出历史舞台,或烂或塌,至今已难寻踪迹。

  这样的年糕呈,畲民称黄馃,韧性强,且能长时间浸水几月,勤换水,久存年糕不腐不烂如新。

  蓝延兰还告诉我,去年景宁在东弄专门制作了踏碓做年糕的专题片,回来后,我特地到拷来了光盘作为调查。

  (四)做豆腐

  豆腐是畲民婚丧嫁娶酒筵上的主食,也是东弄村畲民过春节的主要食品年货,每年农历十二月上中旬,畲民就家家忙着做豆腐,泡豆腐松。

  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黄豆,黄豆是农家除稻谷、蕃薯外的主要农产品,畲民每年收获的黄豆多则上千斤,少则几百斤,春节做豆腐自然成为家家户户的重要年事。

  以前农家做豆腐靠的是手工磨豆,前天夜里浸好黄豆,次日早即在装有豆腐袋的桶上放上豆腐架,安上磨手扶着磨柄转动,一手往磨孔里添豆,一板豆腐要转二三个小时,再将烧好的开水倒在豆腐桶里,通过袋子去渣,然后把过滤的豆浆放在锅里煮沸,盛在桶里,加上适量的盐卤,看豆浆凝成乳块状后,将豆腐乳盛到铺有纱巾和带孔的箱里,压上少许石头或盛水的脸盆,排除多余的水份,然后把箱子倒装,取出纱巾,就成了豆腐。每板豆腐从开始至结束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三板豆腐。

  近年来,靠机械磨豆腐,省时省力多了。

  豆腐的吃法很多,有水豆腐、烙豆腐、豆腐干、泡豆腐,而数泡豆腐最花工夫,最好吃,保质期最长。

  畲民每年过春节都要泡豆腐(俗称豆腐松),主妇把准备的茶油、菜油或猪油放进锅里煮沸,把做好的豆腐切成小正方形,然后把小块豆腐放进煮沸的油锅里泡,这时锅下的火势不宜过猛,用年前准备好的火势不强的松木条为好,有经验的主妇还会掌握火候适时加点浓茶水,经水冷油热反差,使豆腐松又圆又大,像个小灯笼。畲民们都把豆腐松又圆又大视为过年运气好的象征。(图16)

  泡好豆腐,还要在干锅里撒盐炒豆腐松,让盐份均匀吸在豆腐松上,畲民称“回锅”,然后取出带盐份的豆腐松经日晒后,可存放几个月或半年时间不霉,色泽不变。

  织彩带畲族妇女织彩带的时间大多为春节期间、农闲季节和雨雪天。学织彩带以家庭传带为主,也有邻亲。过去一些家庭五六岁的小姑娘就开始跟妈妈学织彩带。(图40,蓝延兰织彩带)

  东弄村彩带传人蓝延兰告诉笔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彩带因其靠传统手工操作,化工多,收入少,许多年轻姑娘已不学织彩带,流传千百年的畲族彩带已不再“风光”。[15]为传承畲族彩带,她办起工作室,招徒学艺,如今新一代彩带传人已学会出师操作。

  看电视春节期间的春节晚会是畲民最喜爱的节目,家家户户守岁时,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些畲民订来《电视报》,对着春晚节目单逐个观看,也有的选择那些笑星演唱的相声、小品等节目,笑个前翻后仰。过了春晚后,还继续看喜爱的选播节目。

  讲故事畲族民间故事题材广泛,虚实兼有,褒贬分明,寓意深刻,形象鲜明。春节期间东弄村民围着火炉,边喝茶,吃果子,边听老人们讲、传说,如《造天造地》、《畲家猎神》及本土史实等。有畲族题材,也有汉族生活趣闻,内容多为正直善良,勇敢,具有,少有庸俗之弊,往往半天时间过去,忘记了饥饿,家人来叫吃饭方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